侨谊实验中学校史简稿

侨谊集团首页    侨谊实验中学    学校概况    学校沿革    侨谊实验中学校史简稿

2012/12/21

一、白手起家,学校创建

无锡市西新初中筹建于1957年7月,校址在西门外水沟头,无锡饭店(原人民银行苏南分行)西面,校园范围内是一片荒冢和蔬菜田。同年八月市教育局任命金幽桥为首任校长,朱士龙任党小组长(当时和附近的惠山初中、锡惠初中成立联合支部,1958年吕肇麟同志任学校党支部书记)。1957年9月正式开学,由于校舍尚未建好,开学时借五爱小学分部上课,只能进行半日制教学活动。

当年十一月,新校舍建成,师生们欢欣鼓舞地搬进两层搂的新校舍,教学正常进行了。教学楼共有十三间教室,另建有食堂、厕所、传达室,建筑面积共1335.15m。当时共有初一6个班,初二3个班(从西门附近的几所初中转来),共9个班,400多学生;教师有刚毕业的大专毕业生,也有从市八中、七中、三中、四中抽调来的,学校可以说是白手起家,条件十分艰苦。师生积极参加建校劳动,大家都干劲十足,给当年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校创建不久,就遇上了大跃进、大炼钢铁,这一时期学校砌土高炉炼铁,办了蒲片纤维厂,仪表螺丝厂,在老鸦浜辟了三十亩农场,校内开辟菜园,一系列的劳动锻炼了师生,但由于劳动过多,加上当时西新初中刚创办,学生来源等因素,除个别学科外,教学质量一直位于全市后列。

二、奋发图强,打翻身仗

1959年底,教育部发出“正常教学秩序”的指示。学校也向全体师生发出了奋发图强,提高教育质量打翻身仗的号召。教师们奋发努力,学校的学习、劳动各项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全校教学秩序正常,学习空气浓郁,在1963年全市统考中,我校各科成绩已在同类学校中处于上游,以后三年中每年均有90%的毕业生进入高中或中专、技校,西新初中已成为当时无锡市办得较好的一所初中。

这期间因事业发展需要,五八年至六四年分二期在原教学楼北面又建造了一幢二层教学楼(五八年造底层,六四年加造第二层),五九年在学校西侧建平房十八间。

三、十年浩劫,损失惨重

正当学校蓬勃向上的时候,遭遇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学校遭到了严重破坏,校产损失殆尽,许多干部、教师遭受迫害,在这期间,六六届、六七届、六八届三届毕业生全部插队、插场,15名教工下放农村,学制多变,教材支离破碎,教师不能教、学生不能学,学校教育工作遭到毁灭性打击。即使这样,学校仍排除干扰,在全市率先复课,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工、学农、学军活动,尽最大努力在困境中求发展。

1972年学校招收了第一批高中生,学校发展为完中,更名为无锡市十六中学,当年新建十八个教室的三层教学楼一幢,1973年用校办厂的收入自建礼堂,办公楼一幢(学校的校办厂,从学校创办起到2002年因校办企业体制改革撤销,四十多年中,在学生劳动、勤工俭学、改善办学条件、改善教工福利待等方面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四、恢复发展,成绩喜人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学校在党的领导下,开始拨乱反正,1977年12月,工宣队撤出,1978年撤销了革委会,恢复了校长制。

教育春天来了,为了培养人才,快出人才,在当时特定的形势下,学校采取了分班教学措施,高中重点班教学取得了显著成绩,1978年高考有两名学生分别考取了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1979年又有22名学生达到了高校录取分数线,李赜同学取得全市文科考生第一名(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

七十年代后期,初中学制恢复到三年,在校学生猛增,学校一度达到四十三个班,(学校曾在李家浜附近借向阳小学部分校舍建立分校),教师数量也增加了不少,但教学水平不一,加上重点中学恢复举办后,学生来源质量下降和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五、改革创新,努力进取

1980年开始的几年中,学校针对重视高中、忽视初中,重视重点班、忽视普通班,重视少数尖子、忽视多数人的提高和思想政治教育比较薄弱的倾向,提出了要抓“全”的要求,即全面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后来又提出“学大通(上海大通中学)、振兴西新”的口号。经过几年的努力,校风、学风、班风显著好转,每年都有一批同学考入重点高中,升入高校。班集体建设、三结合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均为全市先进,1980年市教育局在我校召开第二课堂活动现场会,航模、射击发展为学校的特色项目,仅省十一届运动会上就获得二枚金牌、一枚银牌、三枚铜牌,还为市、省队输送多名运动员,校射击队的徐忆敏同学后来成为射击世界冠军。学校体育工作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八七年市中学生运动会,我校一举夺得男子甲组团体第一名。

学校的管理工作也在不断探索改革新路,学校管理中的“目标管理”,取得一定成效,我校在全市校长书记大会上介绍了目标管理的经验。

在这期间学校教育科研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标志是1987年到1990年南师大教育系和我校共同成立课题组,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班集体建设与课堂教学的实验。由于实验中采用适合集体性教学的“马蹄型”课堂空间形态,一时为全国所注目。实验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大大地推动了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1987年学校举行了西新中学建校三十周年庆典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概括出“艰苦奋斗,勤俭办学;面对现实,努力进取;改革创新,有所作为;面向社会,尽责尽力。”的“西新精神”,这既反映了西新中学的优良办学传统,也是西新中学的宝贵精神财富。

六、探索发展,面貌巨变

九十年代是我校发展变化较大的时期,这个十年,学校的硬件建设规模较大,九二年建成了2400 m 科学馆(图书、实验、电教),九七年拆除原北大楼,建造了3300 m 五层教学大楼,九九年结合基本现代化学校创建,全校道路、环境整修,三机一幕进教室,学校被评为无锡市花园式学校,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环境面貌和教育设施设备条件。

在这十年中,学校办学体制和规模也发生了变化。1992年起停招高中生;1992年无锡市一中初中部停办,一中派几位教师来我校联办了“一中班”,吸纳了一批优质生源,后因民办中学的兴起,这一合作没能持续下去。1997年与锡山中学合并办学(锡山中学建制撤销)。

1990年,结合学校中远期目标制定,学校领导提出了“三年打基础,四年上水平”的口号,学校结合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制订、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了学校常规管理,保证了学校在各种变化中保持稳定并有新的发展。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全市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班集体建设经验在全市推广,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转差防差工作成绩显著,九四年获得市委市政府颁发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的奖牌。

1993年,学校明确了“在继续发扬德育优势的前提下狠抓教学薄弱环节”的工作思路。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抓住与无锡市一中联合办班的机遇,师生奋发努力,九五、九六年,学校中考平均总分、全科及格率、一次毕业率、优秀率已处于全市同类学校前列。

九十年代后期,我市兴起了创建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的热潮,学校针对当时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在校风建设,教工团结,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决定借创建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的契机,以创建带动发展,以发展来凝聚人心,以发展来摆脱困境。学校从九八年起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成功自信教育”的课题实验(这一实验持续开展了六年,在端正教师教育思想,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上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经过努力,学校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学风、教风建设都有了新的提高,获得了创建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工作一等奖,教委、教工委于1999年12月在我校召开了创建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现场会。

七、再接再厉,奋力争先

2000年,学校又提出再接再厉争创省示范初中的目标,学校领导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则,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传统,真抓实干,2001年实现了创建省示范初中的目标,学校还被评为无锡市园林式单位、无锡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无锡市安全文明单位,学校的办学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002年,就在全校上下思考建成省示范初中后,学校新的发展目标在哪里的时候,全国性的课程改革首先在无锡等28个城市进行试点,学校组织教师利用暑假认真学习、讨论,深刻理解课改精神,并把课改的全面推开作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骨干带动、全员参与,开始了新课改的探索。一年后,2003年,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改革尝试、小班化教学策略研究、多元化发展性课程评价评体系改革等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无锡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无锡市教育局在对我校进行的课程改革综合督导调研后,对我校的课改的评价是“真抓实干、全面推开、成效显著”,我校被命名为“无锡市课程改革示范点学校”,无锡市课改的多个现场会在我校举行,课改经验多次在全市作介绍。在这期间,学校被评为江苏省中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示范学校、无锡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2005年中考,三年的课改成果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取得了全校均分566分(全市公办学校第四名)的优异成绩,有1/4的同学总分超过了600分。三年课改,全面提高了我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

八、抓住机遇,创立品牌

正当全校师生团结一心,稳步前行之时,2005年6月,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拟将原湖滨中学和原西新中学合并,校名为“湖滨中学”,学校上下顾全大局、服从大局,善始善终做好中考和各项学期结束工作。紧接着为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决策,上级决定刚开始实施合并的新湖滨中学实行高初中分设,初中部仍设为西新中学,客观上变成了湖滨中学的初中部并到了西新中学。合并、分离工作比较仓促,学校在上级的支持下,做了大量工作,及时解决一系列具体问题,为无锡市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原湖滨中学初中部的美术特色教育成了西新中学办学的新亮点,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2005年底,学校下划到南长区,学校也由原无锡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变为无锡市南长区区属学校。2006年6月,南长区委区政府为加强初中建设,推进教育区域性发展,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决定做大做强“侨谊”这块优质教育品牌,将我校更名为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原清名新村小学校址经改造后为我校的清扬校区。将清扬校区作为特色教育校区,通过小班化、精品化、特色化的教育,培养“优质+特长”的初中毕业生。学校根据不断改善的生源,以及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较大差异的特点,适时相应调整学校的办学目标中,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也挂牌成为中央教科所的实验基地和无锡市第一中学的生源基地。2006年学校被评为无锡市文明单位,学校在和谐与稳定中奋进,现在更逐步进入了良性发展期,侨谊的品牌已经在人们的心目中渐渐树起。五十年沧桑砥砺,奋斗前行,从西新初中到侨谊实验中学,校名几经更迭,但学校艰苦奋斗,奋力争先的传统不仅没有丢,而且还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了发扬光大。

以上只是对学校五十年发展史的一个简要的回顾,但由于资料不全、一些个人的回忆难免有误,可能会出现差错和疏漏,还望各位同仁、校友谅解。

(执笔:侨谊实验中学原校长钱昭平)


2019年11月15日 15:22
浏览量:0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