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陶研会“十二五”立项重点课题《初中学生生活德育细节实践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侨谊集团首页    清名桥中学    课题研究    江苏省陶研会“十二五”立项重点课题《初中学生生活德育细节实践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2013-12-13

我校的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十二五”立项重点课题、无锡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学生生活德育细节实践研究》,于2012年3月批准立项,同年5月开题论证,至今已有一年半的时间。期间,我们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的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研究,通过系统学习、文献搜索、调查访谈、笔谈研讨等形式,初步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对课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上级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兄弟学校的领导和本校课题组代表聚集在这里,举行课题的中期评估论证研讨会,以此来检阅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为下一阶段的进一步研究出谋划策和明确具体要求。

 

一、对课题诸要素的进一步理解和再认识

 

1、对课题基本含义的界定和理解

《初中学生生活德育细节实践研究》课题,旨在运用观察、统计、分析、归纳等方式方法对处于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主要是公办普通学校的学生)进行样本研究,以期归纳出有效的德育教育情景、方式方法等,汇编出典型的德育细节实践案例,从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关于这一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公办普通初中的学生”,从基本概念界定来说,是指处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最后三年学习时期的学生”,一般是指处于13——15岁的青少年学生,是正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的未成年人。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公办普通初中的学生”是有其特殊涵义的——

大多是社会中极其普通民众(其中不少是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的适龄子女,家庭背景负面的、特殊的相对比较多,父母离异、外来民工子女,家长是集市贸易小商小贩、文化程度不高、下岗失业等等。有些是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在对子女的道德教育上放任自流,对子女的各方面关心不够或不到位,对子女的期望值不高甚至不少是没有期望的。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方法较为简单、习惯于老师、家长盯着看着,学习效果不理想、学习成绩以外的素质、技能等也欠缺较多。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不多或者说很少。

有些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较大,既有一定的自卑心理,有时又“自以为了不起”,不大愿意接受正面的教育感染,有懒惰心理、不愿意参与集体有益活动的较多,“混日子”思想的较多。

 

关于“生活德育”,在课题开题的时候,只是简单地说明“包括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在家庭里的家庭生活、在社会上的社区生活,在时空概念上囊括了学生的绝大部分生活内容和空间”。通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思考,我们觉得其实“生活德育”的涵义是“丰富多彩”的——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实践家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同样没有生活的德育是“死德育”。生活与德育是一体的,生活是道德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道德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

高德胜著《生活德育论》(200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指出:生活德育是整体性、社会性、实践性、真实性、有效性德育,是对知性德育的全面超越。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着重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现在的学校教育,可以说是学生社会化的必经阶段,初中阶段要为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打下基础,就要重视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首先养成将来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应该具备的最基础的文明道德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那种重智育轻德育、重智商轻情商,考试高分、道德低下,忽视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必须要加以纠正。学生们的道德观念有许多是在生活当中形成的,而不是靠老师的说教,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德育的途径应是丛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关于“细节”,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德育细节”,就是那些能对人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起潜移默化作用的细小的事件、情景、言语、行为、方式、方法等。

有关“细节决定成败”的阐述和事例也很多。细节是人们常常会忽略的,总以为这是小问题,其实这才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之处。人的行为在细节上最少雕琢,常常带有无意识性,是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是长期“修炼”而成的素养,是无法伪装的。我们认为,人正是从这些细节中养成习惯,也是在细节中展示自己。只有对于细节的不懈敲打,人的文明素养才经得起考验。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工作学习缺乏认真的态度,对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而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地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并且能在做细的过程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关于“实践研究”,开始我们认为是指“在成熟理论、现有法律法规指导下对具体的、细小的事件、情景、言语、行为、方式、方法等的研究,以期解决具体的实际的问题。”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所谓“实践研究”,泛指以实践中的实践者为主体,以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在实践中并为了实践的一种研究活动。

“实践研究”也可以理解为“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行动研究”也可以理解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2、课题的研究目标

对“课题研究目标”的阐述,开始的时候比较简单和笼统,经过学习和讨论,现在是逐渐清晰和丰富起来了,可从学校、学生、教师三个层面上加以阐述:

(1)从学校层面来说,本课题的研究是为了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和理论,并且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学校创新的实际要求,了解当今初中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共性、个性特点,了解现实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的现状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影响,因势利导,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规定、措施、办法等,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便更好的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2)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研究本课题就是为了努力改变在校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之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待人接物和与人相处的习惯,参与集体活动时的纪律习惯,家庭生活中尊敬父母长辈、勤劳节俭、自治自理的习惯等等,真正提高自身的基本道德素质,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3)从教师职业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来认识,研究本课题就是要让每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养成不断地探究的工作习惯,善于从各自的日常工作中发现教育契机,注重教育教学细节的处理艺术,以此提高教师德育工作的水平,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工作需要的优秀的德育队伍。

 

3、课题的研究内容

为更好地实施研究, 根据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学生特点,设立了三个子课题:初一年级为“家庭生活德育细节实践研究”,初二年级为“学校生活德育细节实践研究”,初三年级为“社区生活德育细节实践研究”,各子课题有分有合,相互联系,既融会贯通,又各有侧重。

具体的研究内容有:学校日常管理的制度建设;班级管理的制度建设和班集体的特色创新;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的制定和实施;各学科教育渗透德育的细节实践;学生家庭教育道德细节案例;学生社区生活道德细节案例等等。

 

二、通过学习、思考、研究,我们获得的主要认识有:

1、新时期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价值观念都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的负面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学校应该对德育进行新的探索,寻找新的出路。

2、陶行知德育思想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可以指导我们德育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陶行知始终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他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德育思想的基础上,借鉴和创新了西方德育思想,在目标、内容、方法上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德育思想。其思想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陶行知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德育总目标。这句话简而言之就是“教人做人”,是陶行知实施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具体地说,陶行知提出要培养真正的人,是“一个整个的人”,不是不完全、部分的人。这个真正的人,要具有健康的体魄,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不依附于他人,能够专注地开展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等。由此可知,陶行知将德育放在重要地位上,从人的全面发展观角度来谈德育的重要意义。

3、学校德育工作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处着眼是大的目标,小处着手是从具体的事抓起。如果没有小处着手,大的目标永远是空洞的。细节决定成败,德育工作既需要大道理的灌输、各种各样活动的开展,更需要关注时时处处点点滴滴的德育细节。环境、交往、言语、行为等等,其中都有值得德育工作者关注的德育细节。我们必须着眼于平时的点滴,教育无小事,时时事事都存在着教育的契机。着眼于小事,做好小事工程,把平时教育教学中的小事当做一项宏伟的工程来做,这样才有助于铸就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学生终身受益。

4、要重视德育环境的建设。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同样,不良的行为习惯受到良好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影响学生品质的德育环境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今年暑假以来,在南长区政府的支持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投资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期望让更加优美、更加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感染和教育作用。我们充分利用连廊的空间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在一楼,我们布置了学校的校史长廊,意在让我们的学生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通过新旧校园的对比,产生一种自豪之情,培养“爱学校”的情感;另外,我们连廊的一楼还布置了“校友荟萃”的板块,选取了学校历届毕业的校友中在各行各业中卓有成就的校友,来激励现在在校的学生努力学习,长大成才。在学校的二楼连廊,我们布置的是学校的校本课程“桥文化”的精华内容,探究“桥文化”我校独有的校本课程,曾经获得江苏省校本课程建设一等奖。布置这个内容,意在让我们的学生通过了解我们身边的社区文化,产生“爱社区”的情感。三楼的连廊布置的是我们学校另一门校本课程“三百六十行”的精华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怎样才算成才,引导学生从小就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浓重吴文化气息,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连廊的四楼我们布置的是科技长廊,通过对当代一些前沿科技、尖端科技的介绍,激励“爱学习”的热情。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充满了文化气息、充满了育人的氛围。

 

三、课题研究实施情况概述

本课题自2012年1月准备工作启动、3月上级批准立项,5月开题论证后实施至今,已有一年半时间。其间我们围绕本课题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现概述如下:

1、建立健全了研究机构和管理机制,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课题核心组和各子课题组明确了成员和各自的责任,建立了管理网络,由分管德育、科研的副校长总负责,德育处、教务处、教科室、各年级组分别牵头各子课题,具体负责研究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各年级、各班级作为实施“实践研究”的阵地,教科室同时负责开展文献研究的收集有关理论学习的资料研究活动,同步推进校本教师学习培训工作。

2、构造了完善的德育网络:学校构建了“三块”、“三纵”、“三横”的德育网络中,力图让学生在其中度过难忘的三年,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好坚实的基础——“三块”是指学校、家庭、社区三大实施德育的阵地;“三纵”是指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三个递增的年龄层次有不同的德育细节需要关注、强化;“三横”是指班主任日常管理、任课老师全员德育责任、团队会(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自主活动锻炼。

3、重点抓好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开展校本化的全员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师德水平和德育能力。学校一方面印发了《教师文明用语二十条》、《教师忌语十条》、《教学“六认真”实施要求》等要求,注意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搜集整理一些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科研资料装订成册,供教师自己学习。同时,我们要求教师把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思考、收获记录下来,利用寒暑假,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开展了“我的教育细节”等征文竞赛活动,推动教师的研究工作。

4、学校德育处和团队以“提高德育活动的有效性”为课题,组织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利用班主任会议、学科组长会议和年级教导会,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主题交流活动,大家谈各自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谈各自面临的问题、谈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民主沟通的氛围下,教师们不再去埋怨学生,不再是无动于衷或垂头丧气,而是教师的思想逐渐统一,教师的积极心态逐渐形成,为更好的开展师生交往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还组织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班主任老师和35岁以下青年教师开展读书活动,例如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然后围绕本课题开展“班主任论坛”,进行思维的碰撞,不知不觉中把专家的理念逐步转化到自己的教育思考和实践中。

5、在“学校生活德育细节实践研究”这一子课题研究中,我们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探索加强学生一日常规养成的方法和途径,进而促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地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利用学校生活细节进行德育教育实践是本课题中我们研究的重中之重,因为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⑴着重生活细节,强化养成教育

学校德育处和团队每年年初制订计划时就结合每个月的教育主题渗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出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层次提出了逐渐做到“五个学会”的要求,即学会走路、学会吃饭、学会说话、学会待人、学会感恩。例如,每年三月“文明礼貌月”的主题就是“学会说话”,要求学生学习礼貌用语,制定和使用校园十大文明用语,还要求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敬语谦词等,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每年四月则为“告别陋习月”,倡议全校同学告别校园十类陋习,养成十个文明习惯,其中就有要求学生学会吃饭,不浪费粮食,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还要做到不任性、不偏食、不挑食等;还有“学会走路”的内容,即要求走路不奔跑、不推搡,上下楼梯靠右走;每年五月为“感恩回馈月”,通过道德讲堂引导学生感知父母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总之,每一阶段有系统抓住一系列“小事”,重点进行行为习惯训练。

⑵狠抓活动开展,创建德育平台

学校校长室会同德育处明确并落实了三种类型的德育时间:即集中德育时间——班队活动课,分散德育时间——每天中午和放学之前,随机德育时间——偶发事件和意外事件发生之时,这个时候是特别要求教师必须抓住的德育时机。

学校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我们认为生活型德育不是说教,是利用生活中的德育素材、德育时机、德育情境来开展德育教育,是从实际出发,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达到教育无痕的境界,是言语交流、人际交往、环境熏陶、活动开展等的动态感染和长期教育过程。

我们每年我们开展“学雷锋活动”、“清明祭扫烈士墓”、“红五月歌会”、“小手拉大手——万名和谐小使者在行动”、“民族精神代代传——校外辅导员讲传统”活动、校体育艺术节、班级文化创建评比等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增强了学生生活体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思想受到教育,得到升华。

今年以来,我们重点创建了两大德育平台,即经典诵读和道德讲堂。两者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经典诵读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道德讲堂以道德人物、道德事件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正面教育。

⑶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生活德育

当今的社会,由于人们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传媒的利用,单亲家庭的增多,学生成长环境愈来愈不利,心理问题逐步严重。 早在2005年,我们就创建了学校心理咨询室,并发展成为“太阳花开心理辅导站”,由学校四位经过不同层次专业培训的老师担任心理辅导老师,每天利用中午时间对学生开放,并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为新时期德育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6、在“家庭生活德育细节实践研究”这一子课题研究中,我们提倡教师在研究方法上以开展案例研究为主要手段,通过搜集典型案例,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家校合作,让原本主要在学校探索进行的德育教育延伸到家庭,让家长愿意主动配合学校通过家庭生活细节对孩子进行德育养成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以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因此,要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必须加强家、校的双向协调。学校只要在教育活动中与家长们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

总体来说,学生进入校园,由于受环境的熏陶和氛围的感染,道德行为表现相对较好,而在家里不受约束,思想放松,就不注重言行细节。为此,通过家长会,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观察自己的在家庭生活中道德细节。比如有没有按时作息?就餐时,是否先请长辈入座,就餐中,是否礼让他人,是否节约粮食?离家时是否和家长打招呼?每天放学是否按时回家并和家长打招呼?是否帮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学校通过开展“给父母的一封信”、“做一天‘小家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体验亲情,体验父母的艰辛,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与理解,进一步营造了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

家长学校是广大家长获取先进家教理念,提高家教水平的重要阵地。学校建立并完善了家长学校,依托家长学校,普及家教知识,解答家长关于未成年人养育、教育、维权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家长素质,鼓励家长“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通过家长学校教育,为家长理智地教育孩子,完成从“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的转变创造了条件,搭建了平台。

应该承认,目前大部分家长的整体文化水平是提高了,家庭教育能力也相应增强了,但作为个体的家长之间,还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有些家长的文化水平还比较低,缺乏教育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此,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还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个体指导。学校定期请学生家长进学校听专家、学者的家庭教育报告,利用家访的有利时机对学生家长进行个体指导,介绍家庭教育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或同家长一起总结教育孩子的经验教训,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

7、在“社区生活德育细节实践研究”这一子课题研究中,我们积极宣传和倡导“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孩子的健康成长”的理念,和所在社区加强联系,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区环境。

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不同,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是判若两人,比如在学校不乱扔果皮,在街头,许多孩子就不会把果皮纸屑往垃圾桶里送,而是随手一扔。所以,学校德育处、团委经常联合社区开展“我是文明人”活动,请大家寻找社会生活中的身边道德细节,例如在公共场合不高声喧哗、过马路走斑马线、上下楼梯和自动扶梯靠自觉右侧、接听电话有礼貌、上好厕所主动冲水、开门关门时主动帮别人扶住门等等细节都是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践寻找到的。然后开展社区“文明小标兵”评选,通过写道德细节实践日记的形式,改正不良行为习惯,自荐参加小标兵评选。通过树立典型,促进广大同学在社会生活中“出淤泥而不染”,自觉实践道德细节。

8、实施和强化道德细节实践活动评价。由于学生年龄原因,自觉性、自控性不强,实践过程的评价与反馈非常必要。一是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在校园关键位置设置固定监督岗,其余地方设立流动监督岗,主要职责是监督和劝阻不文明现象,让学生在身边的美丑鲜明对比中评价身边的细节,感受实践道德细节的责任,并以此来鞭策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二是《道德细节实践反馈表》的展示。定期收缴学生在家庭和社区道德实践的反馈表,利用反馈表跟家长和社区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区道德细节实践的情况,以此激发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三就是“文明之星”、“文明小标兵”、“文明流动红旗”等的评选。每两周评选表扬行为规范优胜班并授予流动红旗,每学期评选学生个人“文明之星”、“文明小标兵”。通过评选让学生觉得:好的道德细节多了,好的行为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文明学生,我才能给集体添光彩。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在一年半多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在“学生生活德育”的总体思路上找到了行动的方向,即根据学校师生实际情况创设互动共享的教育教学环境,将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纳入“德育”的框架中去,全面关注,全员参与,形成师生与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和谐互动,从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良性发展。

    课题研究也给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带来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一批青年教师的初步成长,教学新秀和能手等骨干教师的数量得到了提高,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后劲。老师们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各类的论文评比中获奖和公开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在逐步增长和提高。

课题研究工作改善和促进了学校和家长、社区的关系,增加了学校和家长、社区的相互了解互动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度。

课题研究的物化成果有:《初中学生生活德育细节实践研究中期评估报告》、课题研究教师论文集(《清风文苑》第七集)、清风校报,班队活动方案设计、德育细节案例等。

四、课题研究下一阶段的思路和打算

“关注学生每一分钟的健康成长过程”,这是我们在课题引领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总的思路。我们感到:以教育科研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既有教育理论作指导,又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实效显著。因此,下一阶段,我们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我们在以下几点达成共识:

1、学校要继续一如既往的加强对课题研究的领导和支持,即:组织保证——加强对课题小组的领导,做到认识统一,职责明确、目标一致,团结协作;

制度保证——调整课题管理方法,学习研究相结合,理论实际相结合,在总结中不断创新,运用激励机制,重奖教科研成果,激励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推动学校科研工作深入开展;技术保证——邀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利用一切机会,推荐课题组人员参加各类课题培训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经费保证——为课题研究而开展的各项活动、课题研究物化成果编印等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2、要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开展更广泛的主题活动。进一步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加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个性塑造的研究,积极有效地引导不同类别的学生在个人道德品质方面养成和固化。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协作下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3、进一步收集、积累好研究资料,逐步编辑出《初中学生生活德育细节案例集》、《寻找身边的道德细节》等文集,为课题最终结题做好准备工作。


2019年11月19日 11:14
浏览量:0

栏目导航